当前位置: 纯净系统家园 >  微软资讯 >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更新时间:2024-07-25 07:29:28作者:yidaimei
最近中国知名“专家”项立刚在多次宣称英伟达没有“护城河”,替代非常容易,那么今天就来简单的聊聊英伟达到底有没有护城河,华为在AI硬件又有多大机会。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首先,任何一个深度参与科技产业的专家都会知道项立刚“总院士”纯属胡扯,这暴露了项立刚“总院士”在产业方面理解存在很大的缺陷,完全不懂“护城河”的概念。

那么,对于产品和技术来说,什么才是“护城河”

什么是“护城河”

简单的说“护城河”就是某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能够保证产品和技术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从产业的战略分析来说,“护城河”就包括三类:绝对领先的硬件、核心标准专利、不可替代的软件生态,这里要注意,纯软件几乎是不存在护城河概念的,软件本质上都是可以模仿和替代的。


什么叫绝对领先的硬件?这里是指硬件的性能规格绝对领先,一般是指芯片能力。例如过去智能手机经常会比拼CPU的能力,华为和高通都会放出芯片最强的能力,然后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什么样的芯片才是最高端手机应该具有的,这就是绝对领先的硬件。同样,华为的通信产品过去也经常通过性能比拼测试来显示产品的优势,那就是绝对领先的硬件。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核心标准专利也很容易理解。我们经常说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领先,凡是5G的终端、产品都不可避免的用到华为5G的知识产权,都要给华为交“保护费”,这个就是标准的“护城河”。当然,标准专利的“护城河”会弱一些,因为标准专利是公开的,每个企业都能看到,只是使用要交钱,因此也会有些企业不交,这时就需要打侵权官司。


不可替代的软件生态,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因为在架构类似的情况下硬件往往做不到绝对领先(例如PC的CPU不是英特尔一家独大,ARM架构全球或者中国更是有很多玩家) ,而软件生态一旦形成了垄断地位,基本上能做到“绝杀”。什么叫软件生态?软件生态就是全球大部分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都习惯使用该软件相关的开发平台、组件开发软件。一旦软件生态形成,全球的企业、个人开发者不愿意花费很大的代价迁移自己的软件到另一个开发平台,这就形成了垄断。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不可替代的软件生态一般和操作系统或者硬件芯片相关。

是不是很难理解?举个例子,Windows是不是各位消费者不得不用?因为全球大部分的桌面软件都有Windows版本,任意一家企业推出新的软件,首先就会想到适配Windows,而不是linux或者华为鸿蒙,这就是形成了“护城河”或者“壁垒”。我国国产化操作系统推动的举步维艰,正是因为Windows有强大的生态护城河。而华为在推动鸿蒙时,首先宣布推出巨量基金来鼓励开发者将软件从安卓迁向鸿蒙,目的也是要打破安卓生态的护城河。

英伟达有没有“护城河”

聊完了“护城河”的概念,我们再看看英伟达到底是不是像项立刚“总院士”说的那样,没有护城河。

首先,我们再拿华为举个例子,看看IT企业是怎么重视“护城河”的。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华为重视的护城河是硬件和标准专利。这是传统做产品思维,硬件芯片和通信标准一向是华为的“基本盘”,也是华为区别于其他中国科技企业的最大不同。但是自2018年以后,尤其是2019年遭受不公平待遇之后,华为对软件生态空前重视,不论是鸿蒙、晟腾还是鲲鹏,华为每年都有开发者大会,都会推动有不同的生态企业使用华为的软件开发套件开发软件适配,并且推出了各种生态基金。因为只有开发者愿意使用华为的生态,华为的产品才能更多的被最终的消费者或者企业接受,否则使用华为生态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就不可能替代原有的产品让消费者满意。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理解了这个思路,我们再分析一下英伟达。英伟达的“护城河”主要集中在硬件和生态。

很显然,面对AI全场景,在硬件总体能力的上,英伟达的GPU只能说是一骑绝尘,其他厂家的产品要么弱一些,要么只能在某些场景和英伟达打的旗鼓相当,例如在推理场景,华为的晟腾就不输英伟达,但是在AI图形图像场景,华为离英伟达还差的远。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但是,英伟达最核心的“护城河”恰恰是生态,也就是CUDA。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又称统一计算设备架构,英伟达推出的基于其GPU的通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简单的说,CUDA算是一种基于英伟达芯片的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开发者在CUDA基础上使用英伟达的GPU开发AI应用。目前,几乎全球所有的开发者都会使用CUDA开发AI应用, 全球主流的成熟稳定的AI训练框架都支持CUDA。这就很恐怖了,也就意味着如果要开发AI应用。就像Windows一样,全球的企业和开发者首选CUDA,首选英伟达,如果想要他们的应用迁移到其他AI芯片上,他们不愿意,要么你给钱,要么政府或者企业给钱强制要求他们迁移,这就是“护城河”

因此,项立刚说的英伟达没有护城河,就很有意思了,都已经垄断到这种地步了,还没有护城河?LPU和GPU根本用于不同的场景,这都能混为一谈…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目前,英伟达全球的AI芯片竞争对手,开发框架都远不如CUDA,英特尔甚至华为都在学习CUDA,要打败对手先学习对手的优势,很正常。

华为有没有机会

首先,答案是有。在国内肯定有很大的机会,在国外比较渺茫。

我们刚才说了,英伟达的护城河有两类,硬件和开发生态。


在硬件上,华为的晟腾在部分场景,尤其是大模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型场景已经不逊英伟达,但是在图形图像等场景上可能还弱一些,因此至少能做到够用,也就有了追赶英伟达的希望。

一般来说,在生态上要打破很难,软件开发者已经习惯了原来的生态,谁愿意吃力不讨好,谁愿意重新适配、重新编译、重新测试换个开发平台?所以,要打破,要么给钱,要么自己的市场空间足够大,要么有政策影响。

苹果IOS实际上是打破了Windows的生态的,因为它市场空间足够大,开发者有钱赚。

华为走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一方面给钱鼓励开发者迁移;另一方面在打造生态上,华为却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美国和中国的数字战争,让英伟达的高端卡在中国无法销售了,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不得不全面考虑在和国家安全相关的重点行业全面推动国产AI芯片,这就给了华为最大的天时地利,华为只要把开发生态平台做好,教会国内开发者如何使用,从体验上和CUDA能够保持类似,让开发者更方便的迁移软件,在当前国内的很多专业场景,替代英伟达是必然的事情。


英伟达护城河真实存在吗?华为有没有机会取代?

很多人奇怪了,这泼天的富贵怎么又被华为捡到?那只能说华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18年晟腾刚出来时,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投资推动生态,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因此,华为从专用场景或者重点行业入手,慢慢培育开发者,慢慢替代英伟达,农村包围城市,肯定是有机会的。至于在海外,华为的晟腾机遇不大,没有政策的支持英伟达的“护城河”几乎坚不可摧,除非是类似中国的场景。


结语

所以,项立刚的分析完全外行。而用股价来评价一个产品的“护城河”更是要多外行有多外行,英伟达的“护城河”显然水迢迢且宽广,不过在中国,这条“护城河”生生的被他们“自己人”挖出了一个小口子,突破很难,但是已经看到曙光,只有中国的企业和开发者都习惯用自己的AI芯片和开发套件,才能真正的构建我们自己的护城河。

相关教程

copyright ©  2012-2024 纯净系统家园 yidaimei.com 版权声明